分析丨航空产业园发展现状及对策
| 招商动态 |2016-09-27
航空产业园是指各级政府为促进航空产业发展升级,在所辖地特地划出一块行政区域,利用土地、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吸引大量企业聚集而成的经济体。近年来,航空产业园的兴起和发展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。实践证明,航空产业园区的发展为培养高新技术产业、带动地方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,有资料显示,其投入产出比是1:10,就业拉动是1:12,10年以后这组数字还要翻番。
与国外的航空产业园明显区别的是,我国的航空产业园带有很浓厚的行政色彩,从园区成立到招商引资,基本上都是由各地政府主导、规划并促成。政府的支持在园区形成和发展初期成效显著,短期内会促成园区规模的迅速膨胀,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,但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,地方优惠政策构筑的区域优势正渐渐弱化,航空产业园在粗放的管理模式下,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慢慢显现。如地方政府在园区招商中夹杂政绩目标,一味“求大、求全”,重规模、数量,轻结构、质量,使聚集的企业关联度低,导致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高、合作效率低;“产研学”机制不完善,科研成果转化率低,企业缺乏创新活力;各园区产业结构趋同,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分工,造成产业重叠、过度竞争,无法形成区域和产业的竞争优势。这些因素已严重影响到了航空产业园的持续性发展甚至生存。
四家国家级航空产业园
南昌航空工业城被列为国家航空高科技的产业基地。该基地由“一城两区”组成,一城是南昌航空工业城,规划总面积25平方公里。目前南昌航空工业城主要是基于中航工业洪都航空工业集团。预计到2017年,航空产业实现150亿元,到2020年实现收入400亿元。
2010年6月,经国务院批准,西安阎良航空基地升级为国家级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,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,成为全国唯一以航空为特色的经济技术开发区。阎良航空产业园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,驻有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、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、中航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、飞机结构强度研究中心、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航空企业和科研、教学单位,经过多年发展,阎良已成为我国唯一、亚洲最大的集飞机设计研究、生产制造、试飞鉴定和科研教学为一体的、完整的重要航空工业基地。截至目前,西安航空基地近480家入区企业,民营企业数量占比85%以上。目前总产业超过200亿元。
珠海航空产业园是广东省重点发展的民用航空产业基地。它以珠海机场为核心,紧靠珠海市西部主城区,占地面积97.16平方公里。以中航通飞等通用飞机制造企业为龙头,以“蛟龙600”大型水陆两栖飞机、公务机、西锐轻型飞机等航空制造项目为支撑,优先发展社会效益好、市场需求大和经济价值高的通用飞机,加快研制生产大型灭火和水上应急救援飞机,重点支持企业发展大中型特种飞机、中型直升机和高端公务机的发展。
天津临空产业区位于天津滨海新区西部,规划占地面积102平方公里,距天津港35公里,距北京110公里,地理位置优越。现有天津滨海国际机场、中国民航大学、空港国际物流园、空港物流加工区等单位。示范园区作为临空产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充分发挥其区位及产业优势,建设成为航空研发制造产业基地。重点发展飞机总装、机载设备、发动机、零部件和航空材料的制造以及航空维修领域。目前已引进贵州航空精工、普洛斯、冠联航空救援设备等航空产业项目。
江苏航空产业园
江苏省内已建的航空产业园区的主要功能主要分为航空物流、航空保障及制造、保税物流、进出口加工等四大类。
截止目前,江宁区已集聚企业16家,其中制造业企业12家,包括中航工业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、航天晨光、中航轻型动力、全信传输、航健航空、航申航空、环宇航空等。
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将打造镇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、丹阳航空航天(高性能材料)产业园、京口航空航天(信息和高性能铝材料)产业园和官塘新城航天科普教育园产业布局,形成通用航空和无人机整机、关键部件、新材料、信息技术应用、航空服务五大产业板块,实现研发、制造、总装、运营、服务全覆盖的产业链,构建涵盖金融、信息、人才、检测、物流、会展等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。
常州航空产业园位于常州国家高新区,毗邻江苏第三大空港常州机场,规划面积约17.1平方公里。园区的产业定位为航空制造及航空服务两大业务板块,重点发展通用航空制造、运营为主的通用航空上下游产业;大飞机改装、装饰、维修以及我国大飞机的配套服务;航空快递分拣中心,打造长三角地区航空快递集散中心。
航空产业园面临的问题及分析
截至2013年6月,中国大陆与航空产业相关的经济区或园区总量达100多个,江苏省内航空产业园布局众多,南京、镇江、无锡、南通、苏州目前已颇具规模,淮安、泰州、扬州、盐城也已开始规划建设,发展通用航空产业。竞争空前激烈,园区内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,目前航空产业园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:
在空域资源方面,我国空域资源管理和开发跟不上,空域和航路资源紧缺。在我国,民航只可以使用航路、航线以及民用机场附近的空域,仅占总空域的10%,其他的航域均被划分为给军航用作训练、巡逻等,由军航统一进行管理。此外,中国航空管制技术相对落后、空管设施投资不足、空域管理体制不尽完善、民众对使用空域程序不熟悉等原因,都限制了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。
民航总局目前尚未出台可推动、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,如减免购置通用航空飞机的贴息贷款、飞机进口环节税赋等,这有待今后由民航局协调国家有关部门,制定通用航空产业相关政策并上报国务院批准实施。
通用航空企业普遍呈现“高科技、高投入、高风险、低回报”的特点,资金回报周期较长,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也需3~5年才能盈利。通用航空企业除依靠原始资金进行投入外,大多缺乏后续资金投入,企业再生产投入严重不足。通用航空企业从间接渠道引入资金(如银行贷款)也存在诸多困难。针对融资服务领域,民航相关政策及规章有待健全。特别是共有航空器的安全管理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。
2013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《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规划(2013-2020)》,将通用航空列为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;国家通用航空补贴政策于2013年5月、12月先后两次兑现,补贴金额达6亿元,获千万元补贴的企业超过13家。国家空管委主导的FSS试点工作也取得进展;2013年10月,国家民航局成立了以李家祥为组长的通用航空工作领导小组,预示着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通航发展;2013年11月《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》出台,以及后来民航局对私用飞行驾照获取标准的放宽,都体现出明显的政策意图——简化手续、松动管制。目前,备受各方关注的《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(试行)》征求意见稿已成型,正在征求军民航等方面意见。
“空域开放”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系统性地解决何时何处开放、向谁开放、如何开放、如何管控等问题,以实现安全—便捷—效率之间的理想化平衡。根本出路在于改革,借十八大三中全会的改革春风,推动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,或者进行超越现有体制的顶层制度再设计。
一是实行政府采购政策,扶植本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。二是实行买(卖)方信贷政策。这些政策措施比直接投资更有效,能减少企业技术创新及市场开发的风险,能营造和培育市场需求;选择投入的重点,建立有良好回报的科技投入机制。制定相关法规,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的投入。政府不断完善和规范市场,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市场融资条件。
充分发挥区位、交通、人流物流及装备制造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,既能充分突出特点,又避免与其它航空产业园区的功能重叠,合理进行产业选择与功能定位,科学制定近期、长期、远期发展目标,形成有特色的航空产业园。
国务院、中央军委《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》颁布以来,关于“低空开放”、“通用航空”的话题为人们所热议。通用航空是中国尚未放开发展的巨大产业,且具备了发展产业的社会经济基础与市场条件。《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对于通用航空的发展目标是:通用航空实现规模化发展,飞行总量达200万小时,年均增长19%。目标已经明确,重在实际行动。解放思想,转变观念,建立适合通用航空发展的制度环境,为通用航空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,使通用航空产业张开翅膀飞向蓝天。